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全球数字贸易壁垒发展特征、成因及中国应对
    党修宇, 殷凤
    秘书    2022, 40 (4): 18-30.  
    摘要3416)      PDF(pc) (1914KB)(837)    收藏
    基于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指数(DSTRI),对不同国家及其政策限制领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当前全球数字贸易壁垒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数字贸易壁垒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数字贸易的限制主要体现在有关基础设施和联通的政策领域,发展中国家对数字贸易的限制措施则涉及各政策领域。中国对数字贸易有较多限制,基础设施薄弱和联通不畅、其他数字贸易壁垒是中国数字贸易的重要限制因素。监管分歧、市场准入分歧和区域数字治理碎片化是造成全球数字贸易壁垒的主要成因。中国应尽快完善数字贸易发展战略,夯实国内数字产业发展基础,以更积极的姿态加入区域贸易协定和WTO电子商务多边谈判,以此减少自身数字贸易壁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企业数字化转型概念与测量方法研究综述
    李远勤, 高轲, 于晓宇
    秘书    2022, 40 (6): 3-15.  
    摘要2257)      PDF(pc) (1548KB)(830)    收藏
    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本文通过回顾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文献, 深入讨论企业数字化转型概念和转型程度测量方法。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涵盖产品与业务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组织结构数字化以及企业战略数字化四个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主要是降本增效、决策优化和创造新价值;现有研究主要采用量表法、指标法、文本分析法三种方法测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文章最后讨论了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研究对于把握企业数字化转型概念、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吗?——基于四川彭州和广西田东的双案例分析
    陈一明, 温涛
    秘书    2023, 41 (1): 3-13.  
    摘要2052)      PDF(pc) (1543KB)(437)    收藏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技术赋能金融领域的发展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三农”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中国实践所进行的双案例实地调研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缓解传统的金融排斥,打破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并利用数据这一新型的先导生产要素对其他要素进行赋能和增效,进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但无论是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农村金融”与数字村站模式,还是以市场化为主,利用大数据延长产业链,并通过数字金融人才赋能乡村治理模式,仍需在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站的线上线下互促、政府与市场的有机衔接、数据规范的标准化以及建立多层级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等方面不断创新保障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上海对接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的现状、不足与对策
    殷凤, 党修宇
    秘书    2022, 40 (6): 26-36.  
    摘要2032)      PDF(pc) (1638KB)(241)    收藏
    现阶段,上海数字贸易呈现总量增加但增速放缓的局面,加快构建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将为上海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更多契机与动力。本文依据代表性区域贸易协定中数字贸易条款内容构建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分析上海实施的政策措施在对接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过程中的特征与不足,研究发现,上海正积极对接数字贸易便利化、国际合作与监管、数字贸易创新等领域的规则条款,但对减少数字贸易壁垒、增强消费者信心、网络接入与安全等领域规则条款的探索还相对较少。对此,应通过制定和利用数字贸易规则,从数字贸易和数据流动中创造和获取更多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街道办事处在城市治理中的角色偏离与职责优化——兼论街道办事处体制改革
    王雪丽, 王帅
    秘书    2023, 41 (1): 36-48.  
    摘要1921)      PDF(pc) (1876KB)(398)    收藏

    20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单位体制解体、压力型体制下治理中心下移、专门法律缺位、科层制管理路径依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街道办事处的履职范围不断扩张,其法定角色与现实角色之间也经历了从“吻合”到“偏离”的过程。街道办事处的角色偏离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中对单位制解体起到了“补位”作用,但是从城市政府过程的整体性特点来看,街道办事处“异化”为一级政府,不仅是造成其履职困境的根源所在,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治理的“碎片化”,最终对城市治理效能产生负向影响。从厘清认识、优化职责、流程再造三个层面调适街道办事处在城市治理中的角色,是从根本上破解街道办事处履职困境,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优化重组的首要之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数字经济时代新能源企业的低碳责任研究——以远景能源为例
    王红, 鲍新元, 王家宝, 王奕丹
    秘书    2023, 41 (1): 14-24.  
    摘要1899)      PDF(pc) (2054KB)(336)    收藏

    2021年,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面对运营成本高和消纳困难的现状,新能源企业凭借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坚守并超越经济责任、环境责任与社会责任三重底线,履行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低碳责任。回顾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共享价值理论等企业社会责任经典理论,在此基础上以远景能源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该企业的低碳履责实践。研究发现:远景能源深耕低风速发电与分布式风机市场,激发风能发展潜力;打造智慧风场,实现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运维;凭借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平台EnOSTM,提升数字治理能力。风机、风场与物联网的协同效应使远景能源有效承担起低碳责任,值得现代新能源企业学习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灾害视角下的社区韧性:国际研究进展与启示
    张晓君, 罗悦
    秘书    2022, 40 (6): 37-49.  
    摘要1835)      PDF(pc) (1445KB)(919)    收藏
    随着全球灾害风险频发,以韧性理念解决社区、城市甚至国家的灾害风险治理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许多灾害或风险往往首先在社区层面被感知。本文基于灾害视角对国际上关于社区韧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不同的研究对于社区韧性的定义不同,但社区韧性本质上是一种抵抗、吸收、适应、恢复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其更强调适应性而不是稳定性;社区韧性评估需要考虑关键成功因素,其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物理的和感知的;社区韧性的提升需要综合考虑物理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本建设,尤其要注重社会资本在社区韧性提升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文献梳理,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提出对我国社区韧性研究的启示以及有待拓展的研究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金融支持研究: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尹应凯, 张若楠
    秘书    2022, 40 (6): 16-25.  
    摘要1819)      PDF(pc) (1226KB)(100)    收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新要求。论文首先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梳理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内涵与现状,其次分析了金融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现状,进而通过构建“钻石模型”对金融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路径进行分析。“钻石模型”呈现“4×1”的结构特征:“4”即以三省一市各具特色的四种金融模式为四个基点,构成钻石平面;“×1”是通过高质量区域金融合作,将四种模式集成为“1”种合力,构成钻石顶点。“钻石模型”基于要素禀赋结构,发挥各地金融模式的比较优势,同时打造区域金融合作的集成优势,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最后,论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提出了金融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研究
    谭金可, 罗燕星
    秘书    2023, 41 (2): 17-26.  
    摘要1668)      PDF(pc) (1308KB)(274)    收藏
    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数量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从业人员的就业特征与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适应。虽然国家已经做出了一些政策调整,但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养老仍然是一个社会问题。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自身参保意识不强,加之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规则不灵活、个人缴费基数及比例过高,使得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低、断保现象普遍、转移续接困难。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须从建立更加灵活的养老保险参保机制、提高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水平、确定合理的缴费水平、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智慧城市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一项准自然实验研究
    祁绩, 易艳春, 程沛, 耿奕歆
    秘书    2023, 41 (1): 25-35.  
    摘要1657)      PDF(pc) (1347KB)(188)    收藏

    2008年至2017年我国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CO2SO2排放量的减少都具有显著效果。经过安慰剂检验以及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稳健。其中,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试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由实验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现有基础上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化地区间产业协同联动,为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新时代背景下中等收入阶层发展
    沈瑞英, 陈美楠
    秘书    2023, 41 (2): 34-42.  
    摘要1651)      PDF(pc) (864KB)(196)    收藏
    制度均衡是实现人民幸福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国要成为民族自强、人民幸福的中等发达国家,中等收入阶层人口占比达到50%以上(约7.5亿人)至关重要。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系统性的政治设计与建设。对此,应通过制度机制保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持续开展,推动中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制定支持青年发展和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鼓励中等收入阶层参与边远地区的减贫及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畅通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参与渠道;进一步确立法律信仰,使中等收入阶层呈现活跃生动、创新发展的面貌,并体现与中华传统一脉相承、和谐共存的社会风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我国长期护理服务政策推进与优化研究——基于137份试点城市政策文本的分析
    聂爱霞, 郭书婧
    秘书    2023, 41 (2): 3-16.  
    摘要1645)      PDF(pc) (2242KB)(162)    收藏
    为积极应对老年人口失能风险,我国于2016年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为失能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期护理服务。文章利用ROSTCM软件对两批次39个试点城市发布的137份政策文本进行词频统计,通过对比和内容分析,探究我国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变迁过程及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在政策推进过程中,我国长期护理服务的定位已由医疗护理为主转向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相结合,服务与机构管理逐步规范,服务形式渐趋多样,服务项目更为多元,服务供给标准更加具体,总体呈现动态化、人性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特征;同时,政策碎片化、时效性低、预防类服务缺失、专业护理人员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需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以促进全国性、统一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的建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区隔、越界与冲突:《寄生虫》的阶层寓言
    熊易寒
    秘书    2023, 41 (2): 27-33.  
    摘要1628)      PDF(pc) (950KB)(109)    收藏
    文章基于对韩国电影《寄生虫》的分析,指出该电影中的阶层意象:在正常的社会运行中,阶层之间的区隔构成了阶级冲突的缓冲器,各个阶层是井然有序、相安无事的;一旦出现阶层的越界行为,就可能导致社会失序,进而引发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社会的“阶层空间化”与住房阶级现象,实际上是社会演化的结果,具有维护既定社会等级秩序的功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数字化重塑乡村治理: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以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为例
    邓念国
    秘书    2023, 41 (3): 20-30.  
    摘要1593)      PDF(pc) (1666KB)(125)    收藏
    以数字化重塑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智治”,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之一。文章结合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的实践案例,从“结构-功能-机制”三个维度建构数字化重塑乡村治理的理论体系,剖析数字化重塑乡村治理的两种机制——赋能机制与增权机制,并以此为基础,从体制保障、资源整合、机制完善、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以数字化重塑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领共治型新内生秩序何以促成——以鲁中“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
    陈毅, 杨世平
    秘书    2023, 41 (3): 3-19.  
    摘要1551)      PDF(pc) (3036KB)(153)    收藏
    乡村治理现代化既不能单靠外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也要防止外来资本片面攫取乡村利益。高效合理的乡村秩序有助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从根本上激活内生行动主体的积极性。通过鲁中“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案例研究,从资源动员、结构调适和认同建构三维要素及其互动关系,探寻乡村新内生秩序的建构何以促成,提出由村“两委”主导的党领共治型乡村治理新模式。研究发现,秩序的促成取决于三个层面的努力:资源动员再造集体利益联结;多元主体互动的交融结构促进治理结构调适; 凝聚价值与目标共识建构主体认同。党领共治型的乡村新内生秩序受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力量的影响,但又不同于西方话语体系中的多中心治理,而是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强调以乡村内生主体为主导,吸纳外生主体来促进内生力量发展,内外主体共同打造内外交融的治理结构,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管理层过度自信、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沪深A股4212家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巩玥, 卫军朝
    秘书    2023, 41 (3): 44-61.  
    摘要1475)      PDF(pc) (1933KB)(186)    收藏
    本文以过度自信理论为研究视角,收集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用统计数据进行验证,探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董事会治理在其中如何起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以及管理层规模扩大两个方面来看,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程度可能加深;独立董事比重的增加并不能显著削弱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面作用。最后,依据相关变量的回归结果,本文得出总体结论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数字贸易营商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
    许玲丽, 徐晨皓
    秘书    2022, 40 (5): 11-25.  
    摘要1431)      PDF(pc) (1896KB)(306)    收藏
    文章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营商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熵值法测算“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2008年至2017年的数字贸易营商环境,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营商环境水平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表明东道国数字贸易营商环境的初步完善,并不能立即吸引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只有当东道国数字贸易营商环境进入成熟阶段以后,才能吸引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一带一路”沿线中高收入国家的数字贸易营商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更符合“U”型特征。因此,需要逐步缩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数字鸿沟”及信息不对称,完善数字贸易统计和核算体系;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必须把东道国的数字贸易营商环境作为重要考量,这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多维度测算研究
    孟雪辰, 郑浩
    秘书    2022, 40 (5): 26-39.  
    摘要1423)      PDF(pc) (1810KB)(390)    收藏

    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是数字经济研究的核心领域。文章基于现有研究阐述数字经济概念,评述数字经济测算方法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介绍投入产出法、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三种指数编制方法的具体应用,分别运用这三种方法对我国行业数字经济发展和省级数字经济发展进行多维度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非常态情境下的公共服务集体合作生产及其机制——以上海市X区Q村志愿者俱乐部为例
    郑楠楠, 杨丹
    秘书    2023, 41 (3): 31-43.  
    摘要1407)      PDF(pc) (2240KB)(166)    收藏
    公共服务合作生产是后新公共管理时期公共服务生产的新模式,从公众视角出发驱动合作生产已成为新趋势。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现有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怎么看”的认知意向和基于“怎么办”的过程意向两种路径。本文综合这两种研究路径,从非常态情境下公共服务供给者、生命周期层、信息与知识支撑层三个层面组成的非常态情境下集体合作生产的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市疫情防控期间X区L街道Q村居民自发组织的志愿者俱乐部为案例,探究非常态情境下公众驱动的集体合作生产及其机制,以期拓展公民自发组成的临时性应急组织的概念内涵和知识体系,推进公共危机事件中公共服务集体合作生产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数字金融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尹应凯, 贺紫超
    秘书    2022, 40 (5): 3-10.  
    摘要1344)      PDF(pc) (1161KB)(108)    收藏

    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解读,并进一步分析数字金融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路径,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第一,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数字金融发展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当前都具有良好的要素禀赋条件。第二,数字金融既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要素禀赋,也是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上层基础,从直接作用机制与间接作用机制两个方面,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第三,“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促进数字金融均衡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