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上一期   
    本期专题 数字时代的公共服务供给
    “提醒服务”何以降低行政负担?——来自成都市温江区案例的发现
    韩啸, 李雨霏
    2025, 43(2):  3-17. 
    摘要 ( 106 )   PDF (2489KB)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众不清楚政务服务“哪里办、怎么办、找谁办”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供需不匹配:虽然政府一直致力于拓展信息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但受制于“人找信息”传统模式,依然难以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成都市温江区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模式,在全国首创“提醒服务”,实现“信息找人”的精准匹配。本文对温江区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提醒服务”是一个结构流程重塑、条线关系优化和价值共创实现的递进过程。在数据基座支撑下重塑信息流、业务流,是决定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成功转变的关键,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平台便利度有待提升、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信息管理权责模糊等问题。透过本案例,在总结成功经验、过程逻辑的基础上,为政府信息公开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
    “优位”与“弱势”: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中的基层政府处境及其调适
    李阳
    2025, 43(2):  18-30. 
    摘要 ( 70 )   PDF (2077KB)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层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重要路径。基层政府在发起和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处于贴近群众、辖区内部差异小、决策灵活的“优位”,另一方面面临权力薄弱、资源紧张、技术能力不足等“弱势”。这可能使得基层政府采取粗放式创新和权宜式治理的行为策略,进而陷入项目可持续性不足、技术与需求错配、创新的短视化等困境。通过保障资源供给、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推动技术能力建设等路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优位”与“弱势”之间的结构性张力。未来,政策制定者应更加关注基层政府的实际情况,推动需求导向、持续性更强的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基层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与长效治理。
    智慧养老中的“长者技术畏惧”及其应对路径研究
    游腾飞, 霍佳佳, 姚雨辰
    2025, 43(2):  31-39. 
    摘要 ( 74 )   PDF (1353KB) ( 1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慧养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案,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然而,在其推广过程中,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缺乏足够的信任,导致“长者技术畏惧”现象的出现,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长者接纳失温”、智能设备使用上的“代际认识差异”,以及能力素养提升方面的“知识更新过速”。究其成因,可归纳为现实社区信任的碎片化、落地场景的供需错位、适老化改造的应用性脱节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应对“长者技术畏惧”的具体路径,建议通过三个阶段性的行动来逐步推进:起步探索阶段侧重于科学规划,快速发展阶段聚焦于试点攻坚,全面深化阶段致力于全面推广。智慧养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案,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然而,在其推广过程中,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缺乏足够的信任,导致“长者技术畏惧”现象的出现,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长者接纳失温”、智能设备使用上的“代际认识差异”,以及能力素养提升方面的“知识更新过速”。究其成因,可归纳为现实社区信任的碎片化、落地场景的供需错位、适老化改造的应用性脱节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应对“长者技术畏惧”的具体路径,建议通过三个阶段性的行动来逐步推进:起步探索阶段侧重于科学规划,快速发展阶段聚焦于试点攻坚,全面深化阶段致力于全面推广。
    本期专题 心智障碍者监护机制研究
    心智障碍者公职监护的多元协同:以民政部门与“两委会”的定位为中心
    谭金可, 吴珂盈
    2025, 43(2):  40-51. 
    摘要 ( 70 )   PDF (1483KB)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智障碍者的公职监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务难题。尽管我国《民法典》有原则性规定,但实际操作中尚未形成完善的监护规则。为了保证心智障碍者公职监护的有序和有效,需要优化民政部门和“两委会”的多元协同机制。受制于监护情景的复杂性和监护主体的多元性,心智障碍者的公职监护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心智障碍者公职监护的主体角色模糊、职责划分不清晰;监护网络中多元主体协同不足,社会力量并未充分参与;缺乏有效的监护监督机制。弥补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优化多元协同网络,亟须回应民政部门与“两委会”的监护人定位、民政部门在私法与公法上的主体属性、民政部门与“两委会”的监护同意权顺位争议等问题,并进一步优化监护流程,完善监护监督机制。
    赋能与保护:成年心智障碍者自主权与监护权的冲突与协调
    周洁
    2025, 43(2):  52-65. 
    摘要 ( 62 )   PDF (1988KB) ( 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成年心智障碍者监护的法律关系中,自主权与监护权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对成年心智障碍者行为能力的评估及其相应权益的处理上。现行法律中的“一刀切”规定忽视了成年心智障碍者在医疗、经济、教育和社会参与等领域中的自主权,导致监护权过度介入, 造成成年心智障碍者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保护的不均衡与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实施法律改革,以保障成年心智障碍者的决策权和参与权,通过构建决策支持体系为成年心智障碍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其自主权;通过适度的公权力介入为不同类型的成年心智障碍者制定更加细化的自主权保障方案,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确保成年心智障碍者的各项权益得到更加全面和均衡的法律保护。
    基层治理
    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进程、趋势与展望
    徐珣, 李科平
    2025, 43(2):  66-79. 
    摘要 ( 82 )   PDF (4903KB)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要领域。本文以2005—2024 年发表于北大核心和CSSCI(含CSSCI 扩展版)来源期刊的453 篇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的现状和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研究热点与国家政策之间有着较高的关联度,但目前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且作者、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交流较少;研究主要围绕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历程与建构逻辑、多元化治理主体以及具体实践等展开;从演进趋势来看,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经历了孕育期、萌芽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未来应不断完善研究体系、拓展研究领域、充实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
    服装企业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被妒忌感的调节作用
    于君英, 任叶靖, 黄书亚
    2025, 43(2):  80-94. 
    摘要 ( 66 )   PDF (3308KB)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本土服装品牌近年来纷纷寻求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均验证了服装企业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在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影响中具有链式中介效应;被妒忌感弱化了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却强化了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