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15
    上一期   
    本期专题
    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的路径探索
    何凤秋
    2022, 40(1):  3-11. 
    摘要 ( 3284 )   PDF (1682KB)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研院所是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薪酬制度是科研院所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为使薪酬制度更符合科研院所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具体路径包括:进一步明晰政府对科研院所薪酬管理的责任和边界;采取更为灵活的收入分配方式;运用总体报酬理论丰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水平决定和增长机制;建立预算管理、自律与监管相结合的薪酬总量管理模式;进一步明晰不受薪酬(或绩效工资)总量限制的项目;促进科研院所形成公平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重视薪酬激励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政府投入责任,保障薪酬经费来源的稳定性。
    创新收入分配机制搞活单位自主分配——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蒋忠萍
    2022, 40(1):  12-27. 
    摘要 ( 3031 )   PDF (2304KB) ( 1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收入分配关系民生。协调的分配制度与合理的分配结构,有助于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根据顶层设计与宏观调控的要求,以新思路、新机制创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和行业特点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办法。从体制机制上确保事业单位在总量调控下自主搞活收入分配,以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均质化高水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建立良性循环、上下联动的收入分配新机制。
    国家治理
    区域环境治理中的中央纵向嵌入:方式与功能——以长三角水环境治理为例
    彭彦强, 完颜倩倩
    2022, 40(1):  28-41. 
    摘要 ( 2939 )   PDF (1963KB) ( 2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区域环境治理属于典型的“跨界”问题,但是在“行政区行政”模式下,仅靠某一个地方政府无法实现有效治理。在长三角区域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意愿弱,效能低”的现象,而中央的纵向嵌入则推动了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促进了流域环境治理效能的提升。首先,在压力型体制背景下,中央通过强化环保观念和实施战略规划来推动地方政府间开展合作。其次,中央通过机构设置使统一管理机构合法化,不仅有效杜绝了流域内地方政府的碎片化治理方式,而且为地方政府间的协同合作提供了沟通平台。最后,中央通过不断完善约束机制与激励补偿机制来缓解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保障地方政府合作治理流域环境。研究表明,合理把握纵向嵌入的方式、时机与程度,是推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行政区环境的关键。

    工商管理
    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杨玲
    2022, 40(1):  42-59. 
    摘要 ( 2944 )   PDF (1929KB) ( 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基于2002—2017 年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上海市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外资占比高于内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自我投入比重远超其投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存在“脱实向虚”问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则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说明有“脱虚向实”的良好迹象。因此,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发挥好外资对内资的“倒逼机制”作用,合理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流向,避免其过度自我循环。
    公共关系
    防疫科普话语的多模态表征研究——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为例
    刘静宜
    2022, 40(1):  60-70. 
    摘要 ( 333 )   PDF (2708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后疫情时代,针对疫情科普话语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以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基础,探究世界卫生组织所发布的防疫科普语料中的多模态话语表征方式及关系。研究发现,这些语料包含语言、图觉、感觉等多种模态类型,其中,语言模态占主导地位,图觉模态和感觉模态都是对语言模态的补充,起到突出和强化语言模态表达效果的作用。
    文书研究
    从“应用”到“应用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唐宋文献应用文概念研究
    张江艳
    2022, 40(1):  71-83. 
    摘要 ( 4002 )   PDF (2012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唐宋时期,以“应用”一词指代骈体并形成“四六”定式以及“敏以应用”且“婉而有章”的评价标准。与此同时,该词出现了多重组合和多重含义:以“长于应用”和“应用之才”指擅长写作骈体;以“应用无穷”和“随事应用”赞作者善作骈句;以“应用”与“刀笔”等并称发生褒贬之变;以“应用”和“应用之文”指称公私事务性文书,由褒至贬;以“应用”和“应用之文”指称博学宏词科应试文,斥其风骨之伤。在上述语境中,“应用文”的概念应运而生。先有苏轼以之指称科举应试文策论;后有赵彦卫以之指称官文书;又有张侃以之指称礼节性私文书,并为其树立了风骨高标。由唐至宋,应用文作为文体概念已渐趋成熟,原本“应用”一词指代骈体的含义逐渐淡化,其“适应需要,以供使用”的本意和“切合实用”的今意在南宋中后期日渐显现,但是能与今天直接对应的应用文概念并没有在这一时期真正成型。
    档案研究
    档案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现路径
    张林华, 原婧妍, 王璐琪, 姚喆, 李之萌, 蔡莉霞, 徐维晨, 邓成雯, 周时, 邹润霞
    2022, 40(1):  84-95. 
    摘要 ( 1106 )   PDF (1776KB) ( 2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数字时代我国档案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研究生讨论的形式,明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要义;从满足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和创新档案部门服务方式等视角,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从国家政策、新技术发展及长三角实践经验等方面,讨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新媒体融合、形成特色档案资源共享体系等一系列建设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