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网站首页
编辑部公告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学科动态
留言板
资源共享
服务中心
关于我们
作者投稿系统
专家审稿系统
远程编辑系统
主编远程办公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秘书写作模板
秘书工作案例
秘书工作程序
秘书工作规范
投稿指南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期刊介绍
期刊编委
期刊荣誉
微信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7-15
上一期
本期专题
街头官僚策略性执法行为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申珊珊 杨帆
2021, 39(4): 3-16.
摘要
(
2996
)
PDF
(2030KB)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街头官僚在行政执法中受到执法者、执法规则、执法情境三个维度的结构性因素影响,形成积极执法、消极执法和放弃执法三种不同的策略性执法行为。在常规的执法活动中,既定执法规则完备, 但执法工作处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街头官僚会综合考虑互惠、利己、情理等因素,选择积极执法。若执法活动受到上级的严格管控,工作压力增大,街头官僚会基于规则依赖、求稳避责、同僚共谋等逻辑,选择消极执法。当上级强化执法管控,且执法活动受到社会舆论监督时,街头官僚的裁量空间被压缩,难以在执法过程中自主设计或选择行动策略,此时应问题需求导向和任务目标导向的要求,街头官僚会选择放弃执法。对执法活动中的三种策略性行为展开分析,有助于理解街头官僚执法行为差异的形成逻辑,为规范一线行政执法提供有益的思路。
基层治理新“传统”:矛盾解决路径与治理共同体构建——以永康市“一警情三推送”为例
张品 应小丽 叶羽裳
2021, 39(4): 17-27.
摘要
(
2687
)
PDF
(1489KB)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浙江省永康市在解决基层纠纷过程中,突破了以往先由基层权威调解,调解不成再报案走行政与司法途径的惯例,转而采用先报案走行政与司法途径,再通过公安部门的精准分析研判,筛选出可由基层调解的纠纷,并将其分发推送至基层政权,由基层权威调解。随着基层自治领域的逐渐缩小,基层权威在调解日常纠纷中不再独立发挥作用,一个新的基层治理共同体逐渐形成。永康市矛盾调解现象背后的基层治理逻辑,既不是传统治理逻辑的延伸,也不是传统治理逻辑的断裂,而是在党领导下形成的基层治理的新“传统”。
社会冲突治理:理念导向与策略选择——基于一个典型事件的实践反思
张正州
2021, 39(4): 28-40.
摘要
(
2862
)
PDF
(1828KB)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冲突具有社会整合的“正功能”,然而在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治理目标的政治精英看来,社会冲突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社会不稳定状态,破坏着社会秩序乃至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面对社会分化与冲突的现实,应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明确社会冲突治理的理念导向,重构社会冲突治理的策略选择。在整合社会冲突过程中,政治精英需要体认社会冲突的“正功能”,主动介入社会冲突与抗争,将具体冲突事件的妥善化解作为社会安全阀,从而掌控社会冲突的强度与影响,通过化解社会冲突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构建社会安全阀机制,丰富社会冲突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以促进社会利益主体表达和参与,推动社会有机体的良性运转,增进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与联结,实现政治共同体的有机整合。
国家治理
乡村移风易俗中的“三治”融合——以X市Z村的殡葬改革为例
李慧凤 姚苏笑 马秋芝
2021, 39(4): 41-50.
摘要
(
2720
)
PDF
(1567KB)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移风易俗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移风易俗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张力:一种是政策法规与民众接受程度之间的张力,另一种是传统风俗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张力。研究通过考察
X
市
Z
村殡葬改革中的移风易俗做法,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角度探讨移风易俗中存在的张力及其消解之道,为相似地区的移风易俗改革提供思路与经验借鉴。
公共管理
从信息公开到有效透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及优化策略——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李晓倩 乐家贝
2021, 39(4): 51-73.
摘要
(
2472
)
PDF
(2844KB)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信息透明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至关重要。信息透明的意义不仅来自信息公开行为, 还依赖公开信息的可理解程度。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考察官方机构的信息公开情况,对比分析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疫情信息公开的信息通达性、公开内容和公开形式上的特点,结合各地的创新实践,提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信息透明的实践策略,为信息公开的有效透明提供参考思路。
行业观察
“电子官僚主义”的特征、危害及整治之策
宋林霖 李子鑫
2021, 39(4): 74-82.
摘要
(
690
)
PDF
(1553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子官僚主义”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形态,主要特征为党政机关工作中的过度留痕、技术设障、“电子衙门”、平台滥用。其不仅会加剧基层工作负担,给群众办事增加难度,还易使干部滋生懒政怠政行为,埋下腐败隐患。文章提出规范痕迹管理、创新政务服务、开放权力监管、优化网络办公等对策,以有效遏制“电子官僚主义”,防止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私营企业主”和“民营企业家”称谓的历史内涵辨析
王喆
2021, 39(4): 83-92.
摘要
(
1992
)
PDF
(1166KB) (
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从事非国有经济活动的群体的称谓,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相较于“私营企业主”,目前“民营企业家”这一称谓用得比较多。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称谓,有必要对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从百年党史看,根据私有制对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相应政策经历了从“铲除”,到“兼顾”,再到“鼓励支持引导”的过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从起“补充”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相应的,非国有经济也不断得到发展。“私营企业主”和“民营企业家”称谓的历史内涵之变化,印证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演变过程: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