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9-27
    上一期   
    本期专题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角色、挑战及赋能
    彭善民, 雷海波
    2024, 42(5):  3-13. 
    摘要 ( 271 )   PDF (1411KB) ( 4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区社会组织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兴力量,是新时代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激发社会活力、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可以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创新者、基层社会矛盾协调者、社区社会资本生产者、社区经济发展推动者的角色功能。近年来在制度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促进了社区社会组织数量上的骤增,但是基于法人行动者的视角,现实中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组织的自主性困境、组织间的协作性困境以及社区层面的认同性困境。为回应上述挑战,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效能,需要基于治理共同体视域,强化服务型监管与制度性支持的行政赋能,注重行业自治与合作共进的自我赋能,突出智治平台建设与数字能力建设的数字赋能。
    青年群体何以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基于布迪厄的探究
    刘斌志, 孙晨旭
    2024, 42(5):  14-27. 
    摘要 ( 143 )   PDF (2916KB) ( 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青年群体是主要受骗者。质性研究发现,劣场博弈、惯习迟滞及无资对抗是青年群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前置因素,而贯穿于电信网络诈骗实践全过程的误识才是青年被骗的核心所在。误识是青年受骗者对电信网络诈骗场域建立的一种信念状态,具体表现为:在入场阶段对幻象的误识,在诈骗方争取合法性阶段对规则的误识,在诈骗方资本掠夺阶段对象征权力的误识。误识不仅是青年受骗者发生身体化运作的原因,还是场域结构得以长期维系的原因。因此,要从主体性视角来预防和消除青年群体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误识,改善其安全情境与理性思维。
    国家治理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的前沿热点、演化趋势及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陈亮
    2024, 42(5):  28-41. 
    摘要 ( 306 )   PDF (7193KB) ( 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理念在学界和实务界引起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对该研究尚缺乏基于文献计量的系统性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 对2013—2023 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全面从严治党的728 篇CSSCI 来源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研究机构共现知识网络图谱、作者共现知识网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关键词突现图谱以及发文量表、热点关键词分析表等9个知识图谱和图表。根据这些图谱和图表可知,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呈现出主题主次分明、问题重点突出、结论达成基本共识的总体特点。着眼未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研究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围绕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进一步拓宽研究广度;围绕核心问题和长期跟踪进一步挖掘研究深度;围绕方法优化和范式拓展进一步提高研究精度。
    公共管理
    数字治理的法治规制:挑战与路径
    周望, 尤琪
    2024, 42(5):  42-54. 
    摘要 ( 174 )   PDF (1606KB)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治理是一把双刃剑,应当纳入法治轨道。从法治角度看,数字治理包括数字技术治理和治理数字技术双重含义,前者将数字技术作为治理的手段,后者则将数字技术作为治理的对象,重在防范和规制数字技术的负面社会效应。数字治理对现行法治秩序的挑战突出表现在数字技术侵权、数字权力扩张、数字法律体系滞后、全球数字治理规则碎片化等方面。应秉持数字权利保障、数字权力制约、多元共治、数字主权与国际合作等基本原则,推进数字治理法治化。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困境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董紫怡, 严新明
    2024, 42(5):  55-64. 
    摘要 ( 400 )   PDF (1466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社会保险制度已无法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需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参保率较低,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文章对社会保险制度的架构和运行模式,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特点进行“供给-需求”匹配性分析,从项目选择、参保缴费、经办机制和权益落实四个环节,系统探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困境的产生原因;在梳理国外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典型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制、赋能和担责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工商管理
    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研究
    殷凤
    2024, 42(5):  65-74. 
    摘要 ( 125 )   PDF (1660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上海自贸试验区应率先全方位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简称“DEPA”)等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以更高水平压力测试推进制度型开放,为数字贸易规则创新和制度建设提供更多“上海方案”。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对接CPTPP、DEPA上总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对接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尚有所欠缺。对此,应加快建立安全合规、便利有序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持续深化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建立高效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数字贸易领域的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构建适应国际规则的争端解决渠道,出台一系列支持和指导中小企业开展跨境数字贸易的政策和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典型集体离职案例的思考与启示——基于事件理论分析改革开放40 余年来的典型案例
    蔡宁伟, 葛明磊, 宋萌, 屈金照
    2024, 42(5):  75-92. 
    摘要 ( 338 )   PDF (4400KB)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企业员工集体离职对相关组织和员工群体影响深远。研究以1978年至2021年中国改革开放的43年为时间背景,从中国知网(CNKI)的5 个子数据库中甄选出我国集体离职案例102 个和典型集体离职案例16个。基于编码分析、事件分析等案例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典型集体离职案例的事件强度在新颖度、中断度、重要度中占据其一,即具有代表性;事件空间主要受所在企业规模、行业地位、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影响;事件时间主要受集体离职人员的层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等因素影响。分析典型集体离职案例既要考虑时代背景、法律变迁、文化冲突等宏观因素——这些因素可能诱发集体离职;更要考虑外部诱惑、股东更替、高管套现等微观因素——这些因素可能直接导致集体离职。集体离职的发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影响:发生地呈现由沿海向内陆变迁的趋势;所涉行业多集中在制造业,这一点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明显;离职人员所涉层级由高层向中层和基层扩展,同时涉及高层、中层和基层的连带离职对企业影响更大。研究还提炼出影响集体离职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作用与特征模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集体离职事件发生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