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15
    上一期   
    本期专题
    国家治理视域下中美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语域特征对比研究
    唐青叶 徐杨
    2021, 39(1):  3-16. 
    摘要 ( 2475 )   PDF (1290KB) ( 5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话语具有实践性和建构性。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以有效的话语体系加以建构。研究基于语料库和多维分析法,对中美两国政府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英语文本的语域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新闻发布会的话语表达表现为学究式说明型,书面语特征明显,官方信息充分,具有权威性,但是忽略情感表达,互动性不足。美国新闻发布会的话语表达表现为交互式劝说型,口语化倾向突出,互动性强,但是政策话语不足,与疫情这一中心话题有所偏离,忽视了民众对真实信息的需求。研究表明,有必要提高我国新闻发言人的话语建构能力和多模态符号驾驭能力,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水平。

    《病毒往事》多模态意义与国际受众解码研究
    贺靓 唐青叶
    2021, 39(1):  17-26. 
    摘要 ( 2402 )   PDF (1312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华社在推特上发布Once Upon a Virus(《病毒往事》)短视频,使国际受众了解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与抗疫效果,反响热烈。分析国际受众的解码特点及其成因,有助于理解国家外交实践。研究以视觉语法和霍尔的受众解码模式为理论基础,分别用爬虫软件GooSeeker AntConc3.5.8 语料库工具对该短视频的多模态意义进行解构,并对YouTube 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该短视频的评论进行受众解码文本计量分析,探究主导式、协调式、对抗式三种解码模式评论文本的特点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主导式解码型评论的数量在总体上超过对抗式和协调式解码型评论。主导式解码型评论充分理解并认可短视频的内容、模态和创作手法,以及中国在抗击疫情期间的表现;对抗式解码型评论囿于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加上先入为主的解读方式,因而忽视短视频本身的内容;协调式解码型评论视人类为命运共同体,认为当务之急是世界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应对这场全人类的灾难。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之公平理念的符号学解析 ——一种跨学科的阐释
    肖新平
    2021, 39(1):  27-38. 
    摘要 ( 2304 )   PDF (1420KB)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平”是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理念。但是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而且对于“公平”的界定与理解至今未形成共识,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也不可能只奉行一种公平理念。那么,这些公平彼此矛盾吗?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中的公平并具体落实公平理念?文章尝试应用符号学的元语言理论和解释漩涡理论,对“公平”界定中的矛盾性进行解析,力求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公平”,并为国家治理层面公平价值的实际操作,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公共管理
    基于服务管理逻辑转变的公共服务失败研究 ——“价值共创-价值共毁”分析框架
    李倩
    2021, 39(1):  39-54. 
    摘要 ( 2385 )   PDF (1732KB) ( 5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共服务失败是指公共服务组织无法或被感知到无法按照既定规范向公民提供服务。伴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管理逻辑由产品主导转变为服务主导,公共服务提供由原本的单向线性生产过程转变为服务参与双方价值共创过程。服务主导逻辑将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划分为提供者领域、服务双方交互领域和用户领域三个阶段,公共服务组织和公民在各阶段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影响着服务价值的创造和公共服务结果,最终导致价值共创或价值共毁。以此为基础,首先,构建公共服务失败的“价值共创-价值共毁分析框架,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关系塑造、价值协调和技术应用等五个维度分析其基本要素,并以上海市垃圾分类为案例对分析框架进行阐释与解析;其次,为降低公共服务失败的可能性,建议公共服务组织应注重从合作生产、组织更新、关系营销、技术应用和价值冲突管理五个方面加强公共服务管理;最后,指出针对公共服务失败的未来研究议题。

    工商管理
    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增长的影响及政府对策研究
    金晓杰 卢正刚
    2021, 39(1):  55-70. 
    摘要 ( 932 )   PDF (1537KB) ( 26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中国主导推动的中欧班列是中国产品出口欧洲的一个重要平台,但因为返程重箱率低而被认为仅对中国单方有利。研究选取了36 个欧洲国家2006—2017 年间的国家层面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中欧班列的开通对中欧贸易增长的影响。主要结论:中欧班列的开通对中欧贸易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开通国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大于未开通国;从地理区位差异来看,中欧班列对中部欧洲国家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欧国家,对北欧国家的影响最小;从二元边际的作用路径来看,中欧班列对中欧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来源于企业的二元边际,即通过出口企业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达到贸易增长的目的。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均衡布局、加强交流、协商合作、合理调控等对策建议。
    全球三大自由贸易港金融管理政策对上海自贸区的启示
    常燕军 赖柳柳
    2021, 39(1):  71-82. 
    摘要 ( 433 )   PDF (1079KB) ( 8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金融管理创新改革促进经济贸易增长是我国自由贸易区(港)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立足国际视野,基于综合比较研究视角,从金融管理模式、税收优惠、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四个方面分析新加坡、迪拜和中国香港三大自由贸易港的金融管理政策;结合上海自贸区金融管理现状,剖析其金融发展管理模式、金融市场和人才、国际资源配置与溢出效应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全球三大自由贸易港的金融管理经验,在简化政府权力、加快金融市场改革、设立国际金融交易平台以及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四个方面对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区域差异化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基于BCC 模型和Malmquist 指数

    梅蕾 刘建功 张鹏 李文
    2021, 39(1):  83-94. 
    摘要 ( 470 )   PDF (1306KB)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学评价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效率,有助于客观了解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为今后的发展作出合理恰当的引导。首先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前提,运用DEA 中的BCC 模型和Malmquist 指数,以区域差异化的视角,对我国2013—2017 年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效率水平分别从省级行政区域和经济发展区域两个层面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创新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四大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东部地区优于其他三个地区。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效率的提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